欢迎光临浙江农林大学工会 • 妇联!

围绕大局 突出重点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 ——刘奇在全省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发言

作者: 时间:2008-09-12 点击数:

(2008年9月11日上午)
同志们: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胜利召开前夕,我们举办全省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服务全局、维护权益、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工会十五大的召开。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在浙江的实践,开创浙江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对我们这次读书会十分重视,夏宝龙副书记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为开好读书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夏宝龙副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工会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为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服务的具体要求,殷切希望广大工会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浙江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浙江工会工作整体水平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王兆国同志多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一重大命题。今年4月全总召开了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王兆国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形势和时代变化,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这是指导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长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遵循。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党的工运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考察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工会建设始终与党领导的事业紧密联系,并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工人阶级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工会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必然遵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到工会领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党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和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离不开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工会的优势,通过工会最大限度地组织广大职工,把他们团结到党的周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才能为推动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必然选择。旗帜和道路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关系前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会要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性质、职能、地位、作用,按照党的要求、职工的意愿,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课题,始终坚持中国工会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工运事业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包括工会在内的群众组织要在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职责,为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这四方面主要职责的提出,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本质上的区别和职能上的不同,鲜明反映了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在地位、作用上的差异,也对工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全面履行工会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工会才能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后,中国工会始终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从每一个发展阶段、形势任务和国际环境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在思想上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实践上有推进,并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工会明确提出要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2006年5月王兆国同志在与山东省党政领导、工会干部座谈时,提出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在全总十四届十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王兆国同志提出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王兆国同志系统阐述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2008年王兆国同志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议上的讲话,系统分析了工会要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现实意义,等等。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工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是党的新时期工运理论的生动体现,是工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理论、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工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创举。
作为工会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根本任务、职能作用、组织体制、对外交往、内在动力等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在中国特色工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强调,工会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不断实现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2、在中国特色工会的发展道路上,强调工会要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更加主动承担起“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国家政权的坚强社会支柱”的历史使命,走出一条既不同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3、在中国特色工会维权理念上,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遵循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统一的维权原则,秉承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维权宗旨,贯彻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践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维权方法,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切实做到“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4、在中国特色工会工作的要求上,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作原则,也就是一方面要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5、在工会理论创新上,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推广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在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上,体现工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特征的内在统一。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工会工作必须始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一步提高工会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始终把工会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必须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通过增强工人阶级的整体力量,更好地体现中国工会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工作,使工会外事工作成为党的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因此,作为全省各级工会的领导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上述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在工会工作基本理论和原则上的清醒和坚定
  (三)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新局面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会工作的实践也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格局,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各级工会自觉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积极引导广大职工自觉站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前列,支持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等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推动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履行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基本职责。从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高度,努力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履行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不断提高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社会化维权的自觉性,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3、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工会切实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把职工民主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畅通职工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渠道,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政治稳定,切实发挥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4、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职工队伍,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5、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不断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夯实工会工作的基础。各级工会适应企业规模和组织形式变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完善工会组织体制,调动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基层工会真正建设成为“职工之家”,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6、积极开展工会国际交流活动,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近年来,中国工会坚持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方针,不断增进与世界各国工会和工人的友谊、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工会国际论坛上关于推进体面劳动重要讲话的发表,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工会成为推动国际工运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紧密结合浙江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会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换届以来的五个多月时间里,我接触了各地的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他们对推进浙江工会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很有帮助和启发。我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正确认识形势,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新机遇,赢得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总的想法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改善民生、建设文化大省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努力使浙江工会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继续走在前列。
  根据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组织广大职工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认真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社会开始迈入科学发展轨道,但粗放型增长的特征还十分明显,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从资源禀赋看,我省面临能源、土地等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以及要素成本上升的约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从国际经济环境看,我省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出口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从经济结构看,我省产业低、小、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重困难和挑战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前不久,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读书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探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问题,进一步理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举措,就是要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转变发展观念为先导,以增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实现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的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加快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事关我省新一轮发展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各级工会要根据省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的要求,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省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广泛开展“千万职工大行动,转型升级立新功”活动,围绕“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开展千万职工大讨论;围绕企业攻坚克难转型升级,开展千万职工大献计;围绕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开展千万职工大竞赛;围绕提升素质增强实力,开展千万职工大练兵。
  各级工会要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安排、精心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狠抓落实。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方面的沟通联系,善于借势借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活动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激励表彰机制,使整个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力求通过这项活动,在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上;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上;在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上;在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在引导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上作出新贡献。
  (二)着力抓好改善职工民生五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今年4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改善城乡医疗卫生和健身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七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八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改善民生,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与工会工作更是密切相关,改善民生的许多工作,就是工会长期来着力推动解决的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工会必须以对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在全面改善职工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取得更大的成效。省总工会已在今年7月下发了《关于改善职工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要求把改善职工民生作为工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着点,重点抓好“积极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加强帮扶救助”、“保障安全健康”、“繁荣职工文化”等五项改善职工民生工作,让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这五项改善职工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级工会要结合本地区本产业实际,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统一部署,明确工会改善职工民生的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提出具体的工作举措,制定目标责任制,务求工作实效。在积极促进就业方面,工会要在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职工就业技能上多下功夫,以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在增加职工收入方面,工会要在推动提高和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方面多下功夫,保证职工工资增长与物价水平、企业效益增长相协调。在加强帮扶求助方面,要加强工会帮扶中心建设,县以上工会要全部建立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形成全省以市级中心为支撑、县级中心为骨干、镇乡、企业工会为基础的联动帮扶工作网络,为困难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要不断深化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姐妹献爱心等工会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实实在在地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在保障安全健康方面,要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三基”工作,大力推进工会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和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减少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广泛开展“强化生活后勤保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活动,推动企业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在繁荣职工文化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积极推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6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落实李长春同志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近期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审议讨论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012)》,确定了我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着力建设“三大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努力使我省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各级工会要围绕深化“八项工程”、建设“三大体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开展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提高职工精神文化素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文化大省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工会宣传工作力度。精心组织“五一”等重大节日、重要时段的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以劳模精神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先进文化,广泛宣传工人阶级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人阶级新闻宣传对广大职工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主力军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职工保持和发扬顾大体、识大局的优良传统,努力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贡献。
  二是努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强化评优表彰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创争活动在基层企业和职工中的开展,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建设职工书屋,开展送书活动,在全省建设一批软硬件设施过硬的职工书屋示范点,通过举办全省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培育带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读书热情,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继续开展百万职工大培训活动,发掘和利用工会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培训资源,加大对职工培训教育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技能的职工通过系统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使大培训活动帮助更多的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素质。
  三是活跃企业基层文化活动。加强各级职工艺术团和工会电影放映队的建设,发掘优秀职工文艺节目,组织好为企业、为职工送文化活动,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演出等,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职工健身活动,通过举行群众性、趣味性的大众体育活动,吸引广大职工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四是激发工会文化阵地活力。积极推进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职工俱乐部等工人文化活动阵地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相关政策,不断增强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的活力和发挥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各级工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通过财政支持和工会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工人文化宫的支持力度,使全省工会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对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增强活力。使之更好更快地发展,决不是甩包袱。要办好浙江工人日报、浙江工运、工会网站、技能论坛、民工频道等工会新闻文化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种职工俱乐部、文体协会等工会文化阵地的作用,改变思路,转变活动方式,整合工会和社会上的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主动“走出去”,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扩大对职工的文化辐射力度。
  (四)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抓手,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两年多来,全省的创建活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年7月,全国总工会专门在慈溪市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慈溪市牢牢把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个核心,把环境和谐、社会和谐一并纳入创建活动这一载体,形成“三位一体”的创建特色和经验,这是对我省创建活动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实践证明,创建活动是工人阶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工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力抓手和载体。
  劳动关系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我省市场取向改革较早,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的特征明显,劳动关系的变化深刻而重大。特别是今年初《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对推进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给我省劳动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采取各种手法和借口来规避劳动合同法,利用种种借口“炒人”,并采取公开或隐藏的手段抵制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尤其是在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问题上,一些企业用突击辞退员工、将原有员工改为劳务派遣用工等办法,不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劳动合同法》把缴纳社会保险费作为合同的必备条款,一些企业借口成本压力太大,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借此不为职工缴纳或少缴社会保险费,严重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当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转移问题目前还不能有效解决,来自外省的农民工拒签劳动合同、拒绝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是部分职工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职工,担心劳动合同约束自己的流动,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影响了法律的贯彻落实,也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
  四是在实施《劳动合同法》、重建劳动关系新格局的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潜在的劳动关系矛盾逐步显现,如企业改制中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问题,补发历年的加班费、补缴历年的社会保险费问题等,造成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加。今年1-6月,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17003件,同比增长62.4%。
五是劳动关系运行中的无序和失范现象仍普遍存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也很突出,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非公制企业漠视法律法规,随意解雇职工、强迫加班加点、拖欠职工工资、拒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屡有发生,导致劳动关系矛盾复杂多发,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各级工会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认真学习、推广慈溪经验,进一步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在不断扩大企业参与面的同时,努力提高创建活动水平。要坚持把创建活动贯穿于企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仅条件基础好的企业要积极参与,也要重视基础薄弱、问题突出的企业,通过分级考评、广泛宣传等手段,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使所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都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实现全覆盖。同时,以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活动为重点,培养、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提升创建活动质量。
  二是在解决劳动关系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注重取得实效。坚持创建活动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创效益、共享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创建内容上,把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来提高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增加劳动报酬、扩大缴纳社会保险覆盖面、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抓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扩大创建活动成果。要制订科学完整的创建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激励奖惩机制,形成深化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指导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基层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完善乡镇一级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扩大、巩固创建活动成果。我们要时刻牢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只有切实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工会的作用和价值,也是工会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我们要牢记王兆国主席提出的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五)深入开展党工共建“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四个方面作用的前提、核心,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坚持以深入开展党工共建“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努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一是要 “深化一载体”,就是要牢牢坚持、做大做强党建带工建工会“三级联创”活动这个品牌,着力加强县级工会建设。县级工会是“三级联创”的龙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在加强全省工会建设中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要继续在配强配齐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切实增强县级工会经济实力上下功夫,积极为县级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强县级工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工会在工会组织体系中的“纽带、桥梁”作用。
  二是要“把握两个重点”,就是要正确处理扩大覆盖面与提高工作水平的关系。前者是量的、总数的要求,后者是定性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每年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新增的就业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工会组建扩面的任务仍很艰巨,在新型三产、劳务派遣、服务行业、专业市场等,工会的组建、会员的发展还有着巨大的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提高水平”,实质上就是作用发挥问题,要通过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要“加强小三级”建设,切实把工作重心、重点放到基层、基础方面,搞活基层,夯实基础。镇乡(街道)─工业集聚村─企业“小三级”工会在整个工会组织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工会的各项任务、职能的履行等等,最终都要落到这个环节上。要继续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帮助,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提升“小三级”工会的工作水平。

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 更新维护: 校工会 • 妇联